最近看《微观经济学》,觉得里面描述的一些经济现象与互联网是相同的。
在微观经济学中,私人的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但存在一些公共品,例如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公共品无法排除其他人参与共享,而且效用扩展到其他人的成本为零。所以私人市场是不会提供这些公共品。因此政府的职能就包含了一项重要内容:提供各种公共品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政府是否就亏本了呢?没有,政府通过税收获得财政收入,从而提供公共品。
互联网的兴起,也是由于免费策略得到病毒化传播与发展。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也是提供公共品的。而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就类似一个个政府,表面上似乎“吃亏”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但实际上却可以通过各种“税收”获得收入来源。例如门户网站,通过广告征收信息税;电商网站,向卖家征收营业税(网上虚拟店铺等租金和费用),还可以制定各种市场制度;网络游戏,征收服务税(一些虚拟商品或服务就类似于特殊的政府服务,需要额外收费)...
所以,大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一般类似,先建设一个初始的“国家”,提供免费的公共品,吸引人民在这个“国家”生活,然后扮演“政府”的角色,通过合理的税收获得收入,再建设这个“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公共品,如此循环壮大。
提供公共品表面上吃亏,但实际上却是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