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各种数据log的埋点以及获取,都是通过程序来实现的,因此需要数据部门和程序员良好的沟通合作。程序员资源是很宝贵的,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产品的一些细节和用户体验不好,这不是产品不愿更改,而是因为程序员当时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保障重要任务的开发上。程序员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很多,所以与程序沟通时,也要注意高效方式,才能保持大家的双赢。
不同的游戏阶段,对游戏的数据需求是不同的。游戏一般分为开发期、测试期、运营期。开发期,代码结构还不稳定,可以很相应容易打数据log,这时候工作的重点就是预测以后的数据数据需求,制定需要埋点的日志log,然后交给开发制作。这时候数据部门的数据分析工作是很少,也是相对比较空闲的时候,不过也是需要与产品部门最密切配合的时候。测试期,主要是判断之前打日志log时候正确,然后做一下简单的数据分析。不过这时候变化也大。产品会根据测试反馈,不断更改游戏系统设定,相应的数据需求和对应的后台数据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适应这种调整。运营期,程序员关心的问题是保持服务器稳定运行,这时候要更改数据log,一般会有较大阻力,所以在开发和测试期一定要尽量管理好相应的数据log。这个阶段数据部门很多工作都是数据分析,而不是制定数据log。
而获取数据时,程序员最关心的是保持服务器的稳定和运行,但导数据给数据部门的时候,程序员往往担心资源的问题。因此,程序员都希望在每周停机维护的时候才将相应的数据rsync给数据部门。其实这点大家是互相理解的。除非很重要或者紧急的需求,才让程序帮忙每天获取相应的数据。除了定期获取数据外,还要定期更新后台数据的说明文件或者配置文件。因为后台数据很多都是数字存储,需要相关配置文件映射得出真实含义。例如新增了门派,或者增加任务列表,这些也需要程序帮忙,同步最新的说明或配置文件。